在利物浦的训练场上,远藤航的身影总是穿梭于中场和后防线之间,这位日本国脚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我在日本踢过中卫,所以我不介意在利物浦踢什么位置。”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他的职业灵活性,更折射出利物浦战术体系的深度需求,作为球队的关键轮换球员,远藤航的适应性正在成为主帅克洛普手中的一张王牌。
背景:从J联赛到英超的蜕变
远藤航的足球生涯始于日本J联赛的浦和红钻,2016年,他帮助球队夺得亚冠冠军,并多次入选J联赛最佳阵容,在日本国家队和俱乐部,他主要司职防守型中场,但偶尔也会客串中卫,这种多位置经验为他登陆欧洲奠定了坚实基础,2019年,他转会至德甲斯图加特,逐渐成长为球队队长,并在2023年夏季以约1600万英镑加盟利物浦。
利物浦签下他时,初衷是填补法比尼奥离队后的防守中场空缺,球队的伤病潮和战术调整让远藤航的角色不断扩展,本赛季初,由于范戴克和科纳特相继受伤,他多次被部署在中卫位置,意外地展现了惊人的稳定性。
战术价值:中卫与中场的双重贡献
在利物浦的体系中,远藤航的 versatility(多面性)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资产,数据显示,本赛季他已在英超和欧联杯中出场超过20次,其中约30%的时间担任中卫,他的场均抢断次数(2.5次)和传球成功率(89%)均位列队内前列,尤其在中卫位置时,他的出球能力和阅读比赛意识让人联想到巅峰时期的马蒂普。
克洛普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称赞道:“远藤航是那种你给他任何任务,他都会默默完成的球员,他的防守纪律性和位置感是球队的财富。”这种适应性不仅缓解了利物浦的防线压力,还为中场提供了更多轮换选择,在对阵切尔西的比赛中,远藤航临时搭档范戴克组成中卫组合,帮助球队零封对手,并贡献了多次关键解围。
从战术角度看,远藤航的角色演变反映了现代足球对“混合型球员”的需求,中卫需要具备中场的组织能力,而中场又需拥有后卫的防守硬度,他的经历与拜仁的基米希类似——后者也从右后卫转型为防守中场,远藤航的案例说明,位置模糊化正成为顶级联赛的趋势。
个人视角:文化适应与职业精神
远藤航的成功绝非偶然,他在采访中透露,自己在日本踢中卫的经历让他更注重整体防守:“J联赛强调战术纪律,这让我能快速理解不同位置的要求。”这种文化背景帮助他无缝融入利物浦的高压打法,他的语言能力(能流利使用英语和德语)和职业态度也加速了适应过程,队友萨拉赫曾打趣道:“远藤航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,最后一个离开——他像机器一样精确。”
他的故事也是亚洲球员在欧洲足坛的缩影,从香川真司到孙兴慜,亚洲球员往往需要通过超常的勤奋来证明自己,远藤航的“不介意位置”哲学,本质上是一种团队至上的心态,这恰好契合利物浦的“重金属足球”精神。
利物浦的赛季密钥
随着利物浦多线作战(英超、欧联杯、足总杯),远藤航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,球队目前面临中场老龄化(蒂亚戈可能离队)和后防线深度问题,他的多面性将成为冲击冠军的关键,分析师们认为,他可能发展成类似曼罗德里的“中后场枢纽”,在防守和中场串联之间找到平衡。
从更广的角度看,远藤航的案例正在改变英超对亚洲球员的刻板印象,他证明,亚洲球员不仅能胜任技术型角色,还能在身体对抗激烈的防守位置立足,这或许会推动更多英超球队关注J联赛和其他亚洲联赛的人才。
远藤航的旅程远未结束,他的每一场比赛都在书写一段关于适应、奉献和突破的故事,在安菲尔德的山呼海啸中,这位日本国脚已不再只是“新援”,而是利物浦战术版图上的一枚灵活棋子——无论位置如何变化,他的价值只会与日俱增。